English

构建面向21世纪的“金字塔”

1999-11-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

前不久,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近日,记者来到吉林省吉林市,该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早在1993年就起步,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其做法可提供诸多启迪与借鉴。

吉林市辖5个城区5个县(市),427.6万人,有中小学1955所,教师49723人。该市教委认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水平。经过调查,他们深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陈旧。在全市教师中,胜任教学的教师仅占66.6%,且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占30%,中年教师占10%,青年教师占60%。于是在1993年和1994年分别实施了两项工程:以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工程”;以培养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的“希望之光工程”。

在实施“希望之光工程”中,他们选聘省内外283名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育科研的“传、帮、带、导”,并设立了“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以表彰奖励优秀导师和青年教师。到1998年,评选出两届20名“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200人次“吉林市优秀青年教师”,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接着,他们认为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必须培养一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名教师、名校长。他们又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为目标的“中坚工程”。1996年,该市承担了国家《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中小学骨干教师评定标准》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在实践中坚持“认真遴选、悉心培养、严格评定、合理分布、科学管理、激励拔尖”的原则。

二是以培养一批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名优校长为目标的“名校长工程”。他们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进行现代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及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培训学习,承担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促进校长形成治校办学的特色和能力。

三是以造就一批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名师为目标的“名师工程”。几年来,他们坚持大面积选拔、重点培养的方针,通过“师德标兵”、“全天候公开课教师”和“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评选,发现和确定了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一流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树旗帜、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为教师创设成名成家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名教师”与国内著名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协作交流,充实、升华自我。

为了保持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优化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构建了以国内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为龙头,省内知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队伍结构。在“九五”期间,着力培养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100名省内较有影响的知名教师,10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教师或学科教育教学专家。为实现这一目标,从1996年以来,实行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岗前培训制度,同时开展了教师全员计算机培训和分层次的“教育科研达标”培训。到1998年底,全市已有三分之一的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培训考核;有6000名校长及骨干教师通过了“教育科研达标”培训。

他们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政策规定:骨干教师晋升上一级职称可不受专业年限、学历条件限制,对教学业绩突出者予以破格晋升;打破省特级教师评审数额限制,定期评选“全天候”公开课教师,授予市特级教师称号。至1998年,全市已评出“全天候公开课教师”100名;在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每年拿出一定数额指标用于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考试竞争晋升;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特级教师、“全天候”教师和40岁以下竞争晋升高级的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从事教改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出版教研专著等。

启动“希望之光工程”5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目前,该市颇具特色的“金字塔”式教师队伍结构已见雏型,已认定省级骨干教师139人,市级骨干教师1387人,县(市)区级骨干教师2400人。并涌现出了以赵谦翔为代表的“全国十杰教师”;以黄诚为代表的全国优秀校长、吉林省专家;以杨旬、窦桂梅、杜洪林等为代表的全国优秀教师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各学科优秀教师。

由于该市教师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该市已提前两年完成了基本“普九”的任务,1998年,获吉林省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成绩优秀奖,全省教育评比总分第一的佳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